🗣 乘车路线:运通105、运通205、运通106、320、332、355、365、717、731、732、681、699、697、801、814特4、特6等公交车至海淀黄庄北站。 🧲 有幸抽中了新浪观影团免费观影机会,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去首都电影院观看了《印度合伙人》,先给个6分吧,其中4分给演讲部分。电影总体是好看的,剧情也比较紧凑,虽然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尾,但印度式的幽默加上陌生的文化背景还是让影片很吸引人,尤其是最后的演讲,用同行小伙伴的话来说“这是我看过电影里最不尬的演讲了”,的确,男主在演讲的那几分钟里,自信,真诚,幽默,虽然英语不行,词汇量匮乏,但是仍然具有激情和煽动性,内容让人频频点头,在影院里都忍不住想为这位乡村企业家鼓掌,当然最最认同的还是那句“女性强大、母亲强大、姐妹们强大后,国家才会强盛”。夸完了再来挑毛病,美中不足之处有二:一是情节老套,转折生硬,为了推动剧情进展,人物对话来的非常突兀,影片前半部分简直用脚趾都知道接下来男主要做什么了;二是男主的感情线来的很莫名其妙,做护垫的出发点是对妻子的爱与尊重,影片也花了不少的篇幅来描述男主与妻子是多么和谐美满。但在创业途中又与美女合伙人渐生情愫,让人摸不着头脑[挠头],文化教育家庭背景的巨大差异注定他和美女合伙人走不到一起,而见过世面后视野更加开阔的他又如何与思想保守的妻子相处?私以为,影片重点是创业、女权与社会进步,那么与女合伙人的感情线完全是画蛇添足。如果非要让这段感情线顺理成章,不如在前半部分让男主被迫离婚,也切断了他的后顾之忧,让他义无反顾的走上研究护垫的道路,再与懂他,支持他的女合伙人相知相恋,是否更加合理?一点拙见,不喜勿喷。 🩲 会议以“回到中国电影美学的传统基础”与“面向未来的中国电影理论”拉开序幕,各位嘉宾围绕“‘新主流大片’的美学及文化分析”、“中国艺术电影的美学探索”、“中国电影的新乡土叙事与地域美学”、“中国电影教育的新型模式与美育”等多个论题各抒己见,展现着新时代中国电影研究在美学层面上的面貌和成果,同时也结合当下中国电影的热点问题进行鞭辟入里的探讨。美学作为艺术哲学王冠上的明珠,正在以全新的姿态重回研究者和创作者的视野。 😆 主旋律要客观冷静?还是主观热情? ⛑ 小老板伊万缠身于商业纠纷,却意外同母亲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。在旅途中,他和母亲发生激烈冲突,同时还要和竞争对手斗智斗勇。为了最终抵达莫斯科,他不得不和母亲共同克服难关…… 🚮 另据透露,除了当晚放映的修复版《家》,“全球经典拷贝修复计划”中另一部由王丹凤和著名演员冯喆主演的《桃花扇》(1963年)也已几近修复完成。爱奇艺和新派系也正加紧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中国经典电影的拷贝,5部最经典的中国老电影拷贝已在计划修复之中,新派系已在北美和东南亚设立专门的联络站,以便与世界各地的电影资料馆合作,更有效地从民间征集拷贝开展修复工作。 ⚠ 感谢新浪观影团,有了这次重刷龙猫的机会,宫崎骏和久石让的组合依旧是让心里充满爱与温暖。小月与小梅两姐妹之间的童真,认真负责的爸爸,友善的邻居,温柔的妈妈,构成了令人向往的生活。电影从搬家说起,懂事的小月和萌萌的小梅面对全新的一切,到处都是惊喜。这样的日子让我想起小学时候,暑假和表姐一起玩闹的场景,一起去钓鱼,一起去抓虾,自由自在的童年,让人很怀念。说回电影,有一个细节讲到姐妹俩期盼着橡树果快快发芽,果真到晚上龙猫们就施魔法,一下子长成参天的橡树,保护了孩子心中的梦想。在电影的最后,小梅在经历困难之后,终于给妈妈送去她亲手摘的玉米,感动久久。非常值得重刷的电影 🍤 首先,《扬名立万》《梅艳芳》和《铁道英雄》三部影片综合创作水平得到了不同层次观众的较高满意度评价,均居各自评价的前三位且排序完全一致。但从具体得分来看,《扬名立万》《梅艳芳》两部影片普通观众得分均超85分,专业观众得分均超80分,而《铁道英雄》则以相对较大的分差居第三位,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观众对其创作质量尚有更高要求。